2025年4月7日至8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晓率代表团一行5人赴浙江杭州开展“教育提质+产业赋能”双线行动。此次行动硕果累累,成效喜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代表团与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为期三年合作框架协议,深度调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暨未来科技城“杭州六小龙”标杆企业,考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并与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韩雁教授团队就两校在学科建设、成果报奖及未来科研领域联合探索方面达成高度一致。此行既是我校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的创新实践,也是服务湖北“教育强省”战略、服务湖北支点建设的关键布局。

向东引凤向西借智共筑高校继续教育新高地
汽院签约浙大,首开全国著名高校“浙江大学”与地市州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合作创新模式之先河。发挥双方优势,锚定“汽车+教育”特色培养链。
4月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正式“联姻”。双方领导共同见证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勇、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姚青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将借助浙江大学独特“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优势与经验,瞄准“服务十堰区域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迭代、推进校企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三大痛点,与浙江大学达成五大合作方向:1.精准滴灌式培训:引入浙江大学“红色根脉+数字治理”课程体系,为校内中层干部、产业教授定制专题研修班,云端智慧课堂:依托浙江大学“求是云学堂”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在线精品培训课程;2.送教上门服务:每年邀请20名以上浙江大学智库专家赴十堰开展“智能工厂规划”“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等专题讲座;3.双师型队伍建设:选派学校骨干教师赴浙江大学参与“AI+教育”工作坊,培育跨学科教学团队;课题联合攻坚:围绕“车谷人才培育模式”申报国家级、教育部重点课题,形成可复制的产教融合方案;4.“浙大‘求是创新’基因与我校‘因车而兴’的特色高度互补。”王晓校长在签约现场表示:此次合作将打通‘东海之滨’与‘武当山下’的人才培养通道,为湖北建设万亿级‘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提供智力支撑,锤炼从高校继续教育出发链接“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发展的真本领。

向东问道,向西发力解码创新生态圈
探访未来科技城:把脉智能汽车产业风向。
签约次日,代表团直奔杭州科创前沿阵地——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杭州“六小龙展厅”),参观与汽车产业高度关联的创新企业:深度求索—体验AI大模型驱动的汽车缺陷检测系统,0.8秒识别车身焊接瑕疵;宇树科技—观摩全球首个量产四足机器人“绝影X20”在模拟汽车装配车间的物料运输测试;强脑科技—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智能座舱驾驶员状态监测中的应用场景;云深处科技—对接机械臂柔性装配解决方案,破解新能源汽车个性化定制生产难题。
在宇树科技展厅,我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海波与企业CTO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将四足机器人引入我校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构建‘机器人+汽车产线’虚实结合教学场景。”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元好在现场建立“长三角技术需求清单”,收录12项可联合攻关的汽车产业“卡脖子”技术。

战略深意:双循环赋能“十堰车谷崛起”
此次杭州之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完成“东西双向奔赴,为地区发展招才引智”的战略闭环。向西借智:借力浙大教育资源,破解内陆高校高端培训资源匮乏瓶颈;向东链产:对接长三角科创要素,加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研-教-产”转化。
正如王晓校长总结中指出:“我们带着‘十堰车城’的产业转型发展诉求和满满的期待而来,携着浙江大学‘教育+科技+’赋能无限未来的站位和校校深度融合的方案硕果而归,将全力打造跨区域产教融合示范样板,也将为“湖北建成支点,汽院何为”交上满意答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代表团成员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勇、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元好、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海波、合作发展处副处长王洪涛等组成,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校长助理、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炜等参加本次活动。(通讯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缪勇)